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9, 2013的博文

Gmail RSS阅读器2.0升级版

用Gmail+ifttt的完美搭配做成了完全可以替换Google Reader的Gmail RSS阅读器1.0,教程在此: http://james-sun.blogspot.com/2013/05/google-readergmail-rssgmailifttt.html 但是经过一个星期网友们的建议之后,发现了许多不够完美的地方,博主总结了各个建议打造出来了Gmail RSS阅读器2.0. 这次的升级log有以下几点: 1、更加精准方便的收件人地址过滤,解决关键词过滤的各种缺点 2、增加Feedburner的功能,解决依靠ifttt的局面 3、颜色标签,更加方便的管理Feed更新 4、增加回复、转发等共享及保存的功能 5、增加稍后阅读及笔记等标签,让Gmail不仅可以做RSS阅读器,也可以做笔记软件。 6、原来的20大功能一个不少 本篇文章是基于你已经用过 Gmail RSS阅读器1.0 或者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因此如果你不是,那么先点链接温习一下吧! 一、精准方便的收件人地址过滤 如果你拥有一个Gmail邮箱,那么你就拥有了无限个邮箱地址。假如你的邮箱是 google@gmail.com , 那么 google+yueguang@gmail.com ; google+QQ@gmail.com ;google+com+cn等等这样格式的邮箱地址都是你的,并且凡是发送到这些邮箱的邮件通通进入你的 google@gmail.com 这个邮箱。 Gmail的过滤器有个通过收件人过滤的规则,在这个规则里填写这个收件人( google+qq@gmail.com )的地址,那么凡是发送到这个地址的邮件将服从过滤器的命令,对其加标签,跳过收件箱。 此外, g.oo.g.le@gmail.com 这种格式的邮箱地址也是属于你的。 g.oo.gle+qq@gmail.com 这类格式也是你的。然而,每个不同的邮箱地址在过滤器面前却都是不同的。就是这么神奇。 多个收件地址过滤的方法: 如果你需要将许多个feed更新归类到一个标签,那么在使用收件人过滤方法的时候,邮箱地址的填写格式一定要这样填:( google+aa@gmail.com )|( google+bb@gmail...

怀疑主义是工具而不是态度

发现频道最近报道了存在鬼的证据—— 超自然研究者录下了死者的声音!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录下墓地的声音,用一些音频技术增强了录音后, 听上去就像有人在说:“我想找我的墓碑。”然后寻鬼者去加州“ 闹鬼的”Brookdale Lodge,一边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一边提问题, 记录回答的任何声音。同样,回答是人耳听不见的, 但是研究者处理了录音的极低频率,直到你能听到“救救我”和“ 站着别动”。于是你就认为这是真的。人们不仅报告看到了鬼, 还有物理证据表明他们的声音真的可以录下来。好像很有说服力, 是吧? 你还记得20世纪60年代的“保罗已死”现象吗? 许多人认为披头士乐队成员之一保罗•麦卡特尼已经死亡。 一个简单的谣言散播开来并迅速获得了生命力。 人们开始在各种地方寻找保罗死亡的线索。他们分析专辑封面, 发现保罗是 Abbey Road 专辑封面上唯一赤脚的人。然而,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自对披头士歌曲的分析。 当逆向播放一些歌曲或者放慢播放时,人们听到类似“保罗已死” 的话。当然,保罗•麦卡特尼仍然健在,并继续创作着优秀的音乐。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如果有足够的数据,并且足够努力地处理它,我们几乎可以找到要找的任何东西。通过将披头士乐队的数百首歌倒放或慢放,注定会出现一些类似于“保罗已死”的声音。从来没有人在音乐中说过那些话,但是即便没有几百万,也有数千人相信它。对闹鬼房子里录音的详细处理也是如此。通过操纵录音、拉伸和压缩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偶尔制造出一种声音,似乎就是同鬼说话。 当评价证据和建立信念时,我们需要记住一个简单的原则——特别的断言需要特别的证据。鬼的概念是很特别的。我们必须相信存在某种来自我们前身的“能量”,这种“能量”决定在这个世界停留一会儿,然后决定时不时地与我们沟通或互动。在接受这样特别的信念之前,我们应该具备极其有说服力的证据。磁带录音提供了这样的证据吗?从“保罗已死”现象中已经知道,可以很容易地操纵录音,使它们...

麻省毕业生对中国教育的反思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 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每当华人家长当着她的面表示要让自家孩子以她为榜样时,她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一再说自己很普通,就是个高级 打工仔而已,千万不要向她学。 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春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 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据她妈妈讲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学习,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也不送孩子去任何特长班,她妈一提起来就愁,说她对待自己孩子像是放羊一 样,极其不负责任。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她的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学中最不 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毕业十年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上大牌律师的,有从政已经是某个州众议员的,有在公司 做已经成了CEO的。有个同学毕业后就冒险加入一个才组建的小公司,公司后来上市,他坐拥原始股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如果觉得这个同学在财富上比较成功 的话,那么另外一个参加小公司的同学后来变成了公司合伙人,公司上市后他直接就进入千万富翁的行列。可是这个人还不算牛,有个同学自己创业自组公司,公司 上市后给卖掉了,又建了一个公司又卖掉,现在正在搞第三家公司,已是亿万富翁。 单纯从财富上看,他们这些打工的人在同学里不值一提。但是最潇洒的却不是上面那些"成功"人士,而是一个大学期间学习很好的男同学。他自从有了孩子, 就辞掉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家庭主夫,因为他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照顾孩子的感觉,喜欢相妻教子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上学前他都不打算去上班了。他太太也做IT行 业,收入足够家庭开销,而太太不喜欢做家务,所以他们夫妇两人正好互补。这个同学还有个兴趣是旅游,他们全家一有空就满世界去玩,已到过七十多个国家,以 后打算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走走。同学里面属他没有压力最轻松自在,让生活节奏很紧张的上班一族们羡慕不已。 同学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