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以自己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各种各样的想法,观点自豪,并且对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接受第二个观点的很不屑。直到前两天跟女朋友的谈话中,她提到的对我的看法让我对自己的这种想法陷入了反思。 她的原话是:"你就是脑子里思想太多,有这有那的;然后这些思想又相互矛盾,在你脑子里打架,最终导致你做什么决定都犹豫不决。一件事能想出七个面,你还能下定决心往下走吗?" 这的确是像我这种多面人的最大的弱点。对于遇到的事情总是喜欢刨根问底儿,总是坚持一件事情在不同角度下观察总会有不同的呈现。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观察角度的不同。分不清自己和别人,但同时很清楚我们都是人。然而,这样的人貌似是个万花筒,脑袋里总有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自己却总在为这些思想产生的内耗而烦恼。例如,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出世;民主的自由与独裁的高效;父母的爱与父母基于养老而对我们的期望;爱情的纯粹与面包的好吃等等类似的矛盾在心里永远都无法消失,并且甚至会在我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表现的更加明显。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阿甘这样的人,傻傻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并且坚定的把它当作信念执行下去。而最后的成功几率却非常大。虽然,在外人看来他们很傻很天真,然而,他们活的却是那么实在。自己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什么情况下都是对的。 民主与专断的区别其实就在这里。民主的大脑总是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在吵架,最终决定的时候依赖投票。投票的结果并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多声音的那个。然而,这种矛盾的声音依然存在,内耗也依然存在。专断的大脑只有一种声音,这种声音的来源来自于一个观察角度,对于事情的见解总是持有相当大的偏见。然而,他的执行效率是最高的。这样看来,民主与专断是互相依存的。想要单独只做到一个是不可能的。因为你迟早会走错路的。 讲到这里,才仅仅是提出了问题,距离解决问题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形成这样的多面的性格是我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如果想要改变这种习惯必须再重新形成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习惯取而代之。这种习惯要更全面一些,不能像之前那样只纯粹接受想法,无法判断自己的情况是否适合这种想法。这种想法所要做的是必须给自己建立一个过滤机制以及储存机制。让自己对于外来的想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与需要过滤,然后将这些想法分门别类进行储存与应用。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处的情况有个清醒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