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具有求知的欲望,但同时也具有对于未知的恐惧。
最近,我的一位表妹的父亲在父亲节过后的第一天里,不小心从一层楼的高度摔下来,左臂、右臂、右腿、腰椎第三节几乎都粉碎性骨折。这在父亲节时,我的表妹还在qq签名上祝福父亲身体健康。由于,他的爸爸常年从事的是建筑工地上的工作,爬上爬下的次数一天可能都有近百次。不知道小伤有没有,强壮似头牛的身体告诉大家,他的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这里,我不愿意表达有多么遗憾的情绪,只想从中反思一个极为简单,却没人能够回答的问题。随机、意外的背后是什么?数学家用概率论来解释,物理学家用量子力学来解释,我们普通人用宗教来解释,也有人用唯物主义,决定论来解释,当然还有许多人不解释。然而,结果都是一个:没有一个很合理的解释。
随机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然而任谁都无法进行预知,无论是有关于你的还是别人的事情。你无法预知五分钟之后,你的样子。你也无法预知两年之后你在哪里。通过观看对于一些名人以及成功人士的访谈,我更了解到,所有的名人或成功人士在他们成名前之时都并没有预见到自己今天的成就。甚至连伟大的爱因斯坦亦是如此。
然而,有趣的是人类虽然具有天生的探寻未知的欲望,但同时对于未知存在着极大的恐惧。你我都不怕生活中的磨难,然而,当一个个的磨难接二连三的出现,你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的时候,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惊弓之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之类的词语便是这种对未知恐惧的真实写照。之前,我们曾经努力过,认为或许是自己不够关注自己的身体,导致自己不断生病,或者自己不够关心父亲,导致自己父亲摔倒等等。如果意外就此结束,你便认为这是可控的,心里便不再恐惧。但是假如意外没有结束,我们便陷入了刚才所说的恐惧之中。这两个阶段实际上就是我们年轻、中年以及老年的心理状态。年轻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对于未知只有欲望没有恐惧;到了中年,我们发现有一半的未知是可能控制以及预知的,另外还有一半我们无法解释只能接受;当到了老年之时,领悟到了世间一切都不可尽知。
曾经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是利用猴子做的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了,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秒钟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秒钟,笼子里的红灯就会亮起来。笼子里有一个开关,可以自由活动的猴子在笼子里活动时发现了这个开关,每当红灯亮时,它就会按动开关逃出笼子。而另一只猴子不能活动。实验不间断的进行,有一只猴子先死了。实验的结果是能够活动的猴子先死去了。因为:猴子害怕电击,都希望逃避。被捆住的猴子毫无办法,只好听天由命;可以活动的猴子为了逃避电击,需要时刻注意红灯的闪动。红灯一亮,就需要迅速打开开关,向外逃窜。
年轻时我们狂妄自大,中年时我们不断抗争,老年时我们听天由命。对于未知的接受程度从某种程度也表现了我们释然的心理状态。尽人事,听天命。是一种对于大自然随机、意外铁律的妥协,同时也是一种抗争。维持这样一种妥协与抗争的平衡,大自然与人类才能够共同存在。
对于梦想,我不放弃,不妥协!
评论
发表评论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