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对上古史比较感兴趣,最近发现一部宝藏综艺节目《隐秘的细节》,将商周时期的历史及人物关系理清楚了。
武丁朝大规模祭祀人牲,人牲的来源是西部的戎狄部落。
武丁朝进行继承制度的改革,由宗族推举改为嫡长子继承制度。
帝乙王后不能生育,而姬妾生了两个孩子,微子启,微子仲。后来王后去世,姬妾升为王后,又生下一位王子,取名受德。于是,嫡长子继承制遇到个问题。哪位是嫡长子?朝内分为两派,微子启和受德。其中微仲和他们的叔父箕子、比干拥立微子启为王。而商王帝乙和朝内大臣则认为嫡长子是王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是嫡长子,应该让受德继承。最终,受德继承,而微子启则分到宋国当诸侯王。箕子则担心受德登记后对他清算,装疯卖傻,不理朝政。比干则继续辅佐受德。
周部落发源于渭水平原。周部落的首领季礼,将太行山一带的小部落清理干净,且给商王朝上供战利品,赢得商王朝的认可,封为西伯侯,自身实力也逐步壮大。商周之间的关系略显微妙。尤其是季礼在朝贡之时,死在殷都,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张。
季礼死后,文王姬昌即位。以退为进,放弃了太行山一带的领地,商王也降自己的女儿嫁给文王,周部落与商王朝的关系得到了巩固。
帝辛朝,发动对南方的青铜战争。战争前准备充足,任命各路诸侯拱卫朝歌,西伯侯镇守西方,同时指派姬昌在朝歌做人质。第一次青铜战争,大胜而归。姬昌得到释放。在人质期间,姬昌发明了八卦。
第二次青铜战争,对西伯侯掉以轻心,过于轻信周部落,并没有扣押姬昌为人质。战争期间,周武王联合西方八个对商王朝有仇的部落做战争准备。第二次青铜战争胜利后,部队深陷南方,致使胜利之后没有足够的军队回师朝歌,于是帝辛只身返回。此消息被其叔父箕子告于姬昌所知。于是 周武王 联合八个西戎部落对商王朝朝歌城偷袭。比干力劝帝辛要么闭门不战,等待援兵,要么逃往南方,东山再起。帝辛不听,比干死谏。最终,双方在朝歌城外的牧野进行决战。商王朝战败,帝辛自杀。周部落攻入朝歌,屠城。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战败后,周武王听取周公旦的以殷治殷的意见,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仍封帝辛之子武庚于殷。派自己的三位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视。微子启和微仲向周武王投降保命,封在宋地。
武王伐纣后第二年,武王死,成王即位。成王的叔父周公旦临朝摄政。致使成王的三位叔父管叔、蔡叔、霍叔不满。武庚趁机联合周成王的三位叔父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亲自发兵平叛。叛乱被平息后,在洛阳设立东都,测影为中。将微子启遣到镐京为人质,立微仲为宋王。后世孔子是微仲的第十四代子孙。
-------------------------------------------------------------------
商周朝代的变迁属于诸侯叛乱,继而篡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当时很罕见,在其后的历史很常见。如春秋,战国时期,东汉三国时期,东晋,唐朝,宋朝,清朝。几乎都是地方势力做大,中央势力面对内忧外患时,被内忧所害。只是,由于商周是头一例,大家竞相效仿,导致知名度比较高。
而后世的话语权掌握在微子启,微仲的后世子孙孔子以及胜利方周的手中。于是,贬商褒周做的淋漓尽致。而贬商中,尤其微仲后人贬纣王更甚。毕竟不仅要向周表示自己对商已经死心,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未得王位的嫉妒之心。而周则是贬商王朝,说纣王,总是任命宗族之外身份低微的人,同时商王朝容不得外族,褒扬自己有德,可以和外族和谐共处。
评论
发表评论
元芳你怎么看